美國汽車大城底特律,因無力償還高達185億美元的債務,聲請破產。未來,該市的退休金與醫療健保等公共支出承諾,形同跳票,引發媒體討論。
還有哪個高負債城市,會是下一個底特律?
或許台灣會有許多人覺得,底特律遠在地球的另一端,事不關己。但《天下》檢視各級政府6月底的公共債務餘額與債務比率發現,台灣何嘗沒有「底特律」?
宜蘭縣和苗栗縣一年以上實際非自償性債務,佔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比率,分別是68.6%與60.9%,遠遠超過現行公債法45%的法定上限。
台北市 欠1,631億
逼近法定上限的另外三個縣市,分別為:新竹市、台南市、雲林縣。台南市是第一個舉債到達上限的直轄市。
從金額看,高雄市欠債2,279億元,是欠債最多的縣市。台北市次之,已欠了1,631億元。
若以人口進行平均,高雄人每人背債82,000元,負擔最重。而苗栗縣以平均每人負債將近70,000元,位居第二。
根據財政部定義,所謂非自償性債務,就是無法以營運所得資金或指定撥款特定財源償還的債務。
台灣有可能出現像底特律一樣,發生縣市政府宣告破產的情況嗎?
還債瘋開發 小心變大埔
財政部國庫署科長黃勤文表示,這樣的事情很難在台灣出現,「因為財政部不會放任縣市政府,財政紀律廢弛到那種地步。」
財政部的對策,是要求債務超限的縣市,提出限期改正或償債的計劃。否則就會延遲給縣市補助款,促使各縣市財政自律。
負債超標的宜蘭縣政府財政處表示,會加速都市計劃、引進民間投資公共建設和推動觀光發展,作為開源的對策。
「農地變建地」常被地方政府視為改善財政的特效藥。但隨著苗栗「大埔開發案」引爆,為了土地開發利益而罔顧民眾權益,恐怕將是地方政府開藥方時必須小心的副作用。
人均負債最多五縣市
1、 高雄市
2、 苗栗縣
3、 台北市
4、 宜蘭縣
5、 新竹縣
債務比過高五縣市
1、 宜蘭縣
2、 苗栗縣
3、 新竹市
4、 台南市
5、 雲林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