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姬颱風一連4天對北台灣帶來豪大雨,蘇澳雨量站甚至出現破紀錄的「時雨量」紀錄,而這種因為秋颱共伴效應及東北季風增強帶來強大水氣的情況,過去已有23年前的琳恩颱風先例,當時即對北台灣造成嚴重災情;氣象局提醒北台灣民眾,雖然目前不在颱風警戒範圍內,但絕不可忽視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所帶來的共伴降雨威脅。
梅姬颱風通過呂宋島,台灣地區剛好東北季風增強,南北兩個系統,導致強烈降水不斷地在東北部地區出現。東北季風的冷空氣與颱風外圍環流的暖濕水氣,在迎風面的東北部、北部山區幅合,因而帶來強大雨勢。
蘇 澳氣象站從上午11時起到下午3時,4個小時內的降雨量測量,每小時都超過100毫米,分別達到114.5毫米、134毫米、181.5毫米、128毫 米,其中1時到2時的181.5毫米,並打破蘇澳站自1981年以來的最大「時雨量」紀錄,其他雨量紀錄也都依序進入前五名。
而根據中央氣象局的 資料顯示,近2日雨勢多落在宜蘭及台北地區,自19日0時至21日18時,全台累積雨量中以宜蘭的蘇澳最多,已破千達1195毫米,其次是 宜蘭縣南澳鄉,已有979毫米,第3是宜蘭縣大同鄉古魯的975毫米。氣象局並午公布最新降雨分析,預估從21日到23日,宜蘭山區累積降雨量,將可達 1000到1500毫米,平地也有700到1200毫米。
以下為由網友所拍攝的《蘇澳大浩劫》影音檔若遭移除請見諒。
氣象局表示,秋天的共伴豪雨,若台灣的北方有東北季風南下,颱風從台灣南端的巴士海峽或呂宋島通過,兩者就會在東北部近海產生交互作用,因此,必須等到颱風遠離或減弱,亦或是東北風結束、風向轉變,持續性降雨才會減弱。
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,1987年10月24日的強烈颱風琳恩,雖未登陸台灣,而是從台灣南端的巴士海峽通過,但北台灣卻豪雨成災,包括松山、南港、內湖、汐止都出現災情,還有造成傷亡及失蹤,陽明山竹子湖,並創下單日降雨1165毫米的紀錄。
氣象局提醒,颱風沒有直接侵襲,照樣可以帶來災害,共伴豪雨的威脅一樣恐怖,而依照梅姬颱風的動態,持續降雨還會延續到週五一整天,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必須做好防災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