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13日東沙島內潟湖出海口附近,發現一隻不熟悉的身影,拿起望遠鏡觀察疑似是黑面琵鷺,立即跑回管理站翻閱鳥類圖鑑,證實的確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目前尚未紀錄過的保育類動物〝黑面琵鷺〞。
由於東沙島位於南海北端,係黑面琵鷺南北遷徙路線之要衝,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後,本處東沙管理站積極執行各項保育工作,以減少人為因素對環境的干預,本次與黑面琵鷺之偶遇應屬第一次記錄,期待未來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能夠吸引更多候鳥嬌客經常駐足。
黑面琵鷺小檔案
黑面琵鷺( Black-faced Spoonbill, Platalea minor ), 又稱為黑面仔、黑臉琵鷺,屬於我國瀕臨絕種第一類保育鳥類,主要分佈於東亞,台灣為其主要渡冬區域。在動物學分類上屬於鸛形目(Ciconiifomes)、朱鷺科(Threskiornithidae)。本科的鳥類,全世界僅有28 種,其中為琵鷺屬(Platalea)的種類僅有6 種,大多分布於歐洲,只有黑面琵鷺與白琵鷺可於亞洲地區發現,黑面琵鷺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東北部至華北、華中東部及朝鮮地區,於冬季南遷至東南亞渡冬,台灣及菲律賓等地皆是其渡冬之路線。
黑面琵鷺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其如同湯匙般形狀的鳥喙,搭配全身白亮之羽衣和一對修長的黑色長腳。於覓食時常以扁平的嘴直接插入水中,經左右擺動捕捉水中的魚或其他食物,如此奇特的覓食方式,與其他鷺科鳥類具有很大的差異。
在今年元月所舉行的黑面琵鷺全球普查當中,全球黑面琵鷺總共記錄到的數量達到2041隻,其中台灣記錄到1104隻,本次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初體驗尤顯珍貴。
資料來源:東沙環礁國家公園
http://dongsha.cpami.gov.tw/